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无风仍脉脉,不雨也潇潇

依新韵,用新语,写新事;贴近生活,紧扣时代!

 
 
 

日志

 
 

[原创] 我是这样写咏物诗的  

2015-06-07 07:02:54|  分类: 赏析评论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原创] 我是这样写咏物诗的 - 不雨也潇潇 - 无风仍脉脉,不雨也潇潇
 
 我是这样写咏物诗的

 

 

诗以内容分类,常见的大体可分为咏物诗、边塞诗、怀古诗、送别诗、战争诗、山水诗、田园诗、悼亡诗、咏史诗等多种。其中咏物诗是,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写咏物诗有两种方法:一是将自身站立在诗的旁边,一是将自身放顿在诗的里面。也就是说,咏物诗的写法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无所寄托的单纯咏物的,一类是有所寄托的体物寓意的咏物诗。

下面用我自己的作品为例,根据书本和网络共识的分类和写法,分别作以简单阐述:

  一、直写物象,诗中无我。

  这类咏物诗大多采用赋体,图状绘貌,再现形象,好比一幅幅静物写生画、工笔花鸟画,惟妙惟肖,可爱可味。它们亦可根据偏重的不同,细分为三种写法:

1、偏于写形:这种写法着重表现物的外在形式,要求做到: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绯红稚嫩腮,带露不沾埃。

为避蜻蜓扰,悄藏叶底来。

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小荷稚嫩的外在形态,不加雕削、活灵活现的再现了

小荷藏入叶底的身影。首句以拟人之法入手,次句写她的高洁和单纯,转结句使读者看到了一个聪明顽皮且无可奈何的形象,奇妙地表达了诗人呵护荷花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愫和心怀,使全诗顿时显得新鲜活泼、生动有趣。

古人写的这类诗,比如骆宾王的《咏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

2、偏于写神。这类咏物诗不太追求细致刻画,工巧形似,而是重在写物的神态,表现物的内在精神,是写自己刹那间所感受的物事的气象,要求做到:不求形似,遗貌取神。

鹧鸪天 . 青兰高速天桥服务区荷花池

一样花开六月风,可怜身世囿池中。

怨无鸥鹭飞来翅,恼有车轮滚过声。

 

心冽冽,水澄澄 ,每于月夜泪晶莹。

争如长在清江里,好共鱼郎唱晚晴。

题目既是青兰高速天桥服务区荷花池,按照普通写法,必多用比喻去铺垫池里荷花如何美丽,或许再花费一些心思,写在喧嚣闹市一角,逢此荷花给人增添多少惬意等。而此首题写荷花池的地方其实只有一句:“一样花开六月风,可怜身世囿池中”。其余句子均是脱离开荷花池现实景象写神情的。……作者立意超凡处,就在于从对面着笔,甚至身心俱化地为荷花做设身处地之遐想(王瑾先生评语)。

古人写的这类诗,比如宋人汪洙的《梨花》:“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苏东坡的《红梅》诗:“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中两联)等。

3、形神兼备。这是形神结合、兼具以上两者之长的写法,也是直写物象类咏物诗最理想的写法,正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 。意思是说,咏物诗如果一味形似,则显得呆板学究,缺乏灵气;如果一味神似,则会离物太远,使人难以认知。因而应该是两者兼备,形神结合,这样就不再是只有形式上的摹拟,也不再会失之于空泛。而这种统一,又渗透了诗人的情思,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成为咏物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要求做到:以物拟人,移情于物。

 
才经霄雨见娇娘,眉眼生春溢淡香。
湖畔妍柔西子韵,月前妩媚太真妆。
直教新赋无佳句,堪使痴情空热肠。
自有行身瑰迈志,高擎炽火照穹苍。

     这首七律前两联描绘海棠的形态,后两联描写海棠的精神,各占一半比例,是比较典型的形神兼备写法。首联的“才经霄雨”、“眉眼生春”,写她的相貌,颔联则从侧面刻画她的艳丽。颈联通过烘托的手法,写她的神韵,尾联以她高尚的精神作结。形和神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更加美妙的享受。

古人写的这类诗,比如陈亮的《梅花》:“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杜甫 的《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此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等。

二、体物寓意,诗中有我。

  这一类咏物诗的写法,与前一类不同。首先,就创作目的来说,它虽仍要图貌写象,表现物的神态,但主要目的已不在于物事本身,而是要托物寓意。所谓“意”,或言志,或抒情,或议论,或说理,是诗人要通过物而表达的主观情意。但这种情意与抒情诗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自由表达也不同,它必须在咏物的基础上进行,或借物述志,或托物喻意,或以物论理,离不开这个物,因而它还是咏物诗。其次,就创作的重心来说,它同前一类也不同,它的重心已放在所托喻的“意”上,而不再是物的形与神。但它与抒情诗也不一样,抒情诗的重心完全是抒发诗人主观的情,而这类体物寓意的咏物诗,所表达的重心不一定是所托喻的意,所占的篇幅也不一定是情意部分为多,咏物内容仍占主导地位。最后,就创作手法而言,前一类咏物诗主要运用赋体直接描写刻画,有时或用一些简单的比喻、拟人手法,而这一类体物寓意的咏物诗,则兼用比兴、象征、拟人、抒情、议论等,手法较为多样、较为复杂。判断一首咏物诗属于哪一类型,从以上三个方面比较一下,是不难分辨的。另外,我们也可以推敲诗的题目来加以辨别。一般而言,这类诗仍属咏物诗,因而其题目往往是物名,如《苍鹰》、《菊花》、《岸柳》、《悬崖松》之类;或加上“咏”、“赋得”、“戏题”或“有感”、“叹”之类,如《咏梅》、《赋得梅花》、《戏题新月》等。而抒情诗的题目,即使涉及物名,也往往会加上一些表现感情的语词,如《春兴》、《登礼贤台有感》、《悲秋》、《题风筝寄意》等。

  前一类咏物诗单纯咏物,无所寄托,但可以状形写神,生动细腻地表现“物”的美感,自有它存在的价值。而后一类咏物诗有了寄托,能体物寓意,托物抒情,借物论理,则更上一层楼,可以显示出更大的意义,更丰的内涵,可以表现更蕴藉深沉的形象。能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在的情感,也更加耐人寻味,感人至深。

  体物寓意类咏物诗。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种写法:

1、托物拟人。

这种写法的咏物诗,或利用某些物事与人们的精神道德有某种相似之处,或人为地将自然物象和与之并无内在联系的社会伦理品德进行象征比附,即以物比德,在咏物的同时,着重表现人的精神品德。要求做到:“借物抒怀,咏物鸣志。”

低枝梨花

低唱浅吟清婉诗,身无傍日媚云枝。

不求树下成蹊早,洁志宁嫁识物迟。

    这首七绝通篇拟人,描绘了一个清高、孤傲,不入俗流的形象,很有感染力。“低吟浅唱清婉诗”是她为人低调,不爱炫耀的自身的修养,“身无傍日媚云枝”,是她不向上巴结,鄙视谄媚的情致,转结句是写她处世立身的心胸。在这首诗里寄托了“我”的全部情思。

古人写的这类诗,比如李白的《白鹭鸶》:“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旁。” ;杜甫的《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

2、缘物写情。

如果说托喻型咏物诗所表现的是伦理美、人格美,带有群体性、类型性的特征,侧重于社会美的话,那么感兴型咏物诗所表现的则是人情美、人性美,带有个体性、独特性,侧重于个性的美。要求做到:“借彼物理,抒我心胸。”

 

已是枝头几度霜,翻开记忆尚幽香。

扶花故事谁清楚?经雨丰姿我萎黄。

铸就贞情焉易改,偶成绮梦总难量。

趁风一阵逍遥去,不染俗流归大荒。

历史上,不少诗人吟咏秋叶,多有凄凉之感,惆怅之意。诸如“心似落叶,几度秋凉”、“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等等。而这首七律,却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意境。不叹秋悲,不感叶伤,歌颂了秋叶甘当“配角”,“扶花”衬绿,直到“萎黄”的精神;歌颂了秋叶“貞情”不改,“不染俗流”的气节;歌颂了秋叶“随风逍遥”,飘然而去的坦荡,不由得让人产生一种恋爱之情,崇敬之意(王学新先生评语)。

古人写的这类诗,比如黄巢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钱起的《石井》:“片霞照仙井,泉底桃花红。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陵通?”等。

3、借物论理。

      这一类咏物诗,事中寓理,理中见情,故显得感情饱满,真切动人。又可分为以下三个小题,要求做到,“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借物议事:

这类诗是对当前发生的国家大事、时事新闻等,不想直接发表观点,托于物体,将要议论的观点蕴含其中,以便达到议论的目的。

 

骄翅雄心斗逆风,从来利爪未留情。

而今田野目标少,怒向城头觅鼠踪。

这首议事诗《苍鹰》,是把苍鹰作为一个反腐斗士来写的,首句是反腐者的英雄形象,次句是说反腐零容忍,转结句点明了反腐的重点所在。

古人写的这类诗,比如刘禹锡的《聚蚊谣》:“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欺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咏蟹》“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等。“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看似写螃蟹,其实就是为某些人画像。

    以物喻理:

这种咏物诗通过物事来喻理,既可形象生动地讲清道理,使人容易领会;又能婉转含蓄,意蕴深长,令人回味不尽。

练翅千功掠万梢,喳喳群力架躯桥。

两情只顾翩然度,脚下谁怜陨玉毛。

    这首咏物诗,借喜鹊之物,谈公平之理,为了讲清楚道理,前两句做了认真铺垫,作为后两句的说理依据。就是当有人成全了你的好事的时候,要知恩图报,如果自顾自的开心,就有失公允了。

古人写的这类诗,比如欧阳修的《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苏东坡《题西林壁》中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

    由物论史:

这类诗通过某种契机由物联系到历史,借咏物而咏史,说出诗人独特的见解。

昭君墓

大黑河畔参天树,拥黛托云铁垒丘。

愿请吾皇荒漠嫁,以消黎庶战烟忧。

牛羊布野欣织盛,边界沉沙喜物流。

展翅鸿鹄清影远,并鞍策马谏雄酋。

    本来写一个古墓,一般要写它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周围环境等。但这首七律在承接联,就立即转入了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对昭君和亲一事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古人对于这件事诗评很多,如:“青青只有明妃冢,长恨飘零作虏尘。”,“泪尽黄云雨,尘消白草风。”,“极目胡沙满,伤心汉月圆。”,大部分都是持否定态度。这首七律对“荒漠嫁”消除“战烟忧”呈现出的“牛羊布野”、“边界沉沙”进行了积极赞扬,用“并鞍策马”塑造了王昭君洒脱、英武的美丽形象。应该说是比较独特的。

古人写的这类诗,比如章碣的《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等。

  评论这张
 
阅读(833)| 评论(49)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